4月12日至13日,外语系主任罗德喜教授参加了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上海外国语大学外语教育出版社和苏州大学球速体育联合主办的“第四届全国大学英语经理/系主任高级论坛”。来自全国外语界700多名专家教授围绕如何深入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落实大学英语教学在新形势下的历史使命、如何发挥大学英语教学优势,提升大学英语教学水平、如何满足不同高校对大学英语分层次教学的需求进行了主题报告和分组讨论。
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王守仁教授提出了多层次、多类别、多维度的教学目标:基础目标、提高目标、发展目标。他指出,系统、开放、动态、立体的课程体系应为:容必修与选修于一体;括低、中、高三个层次于其中;置网络与课堂于互补。构建更加科学、更能够满足社会和员工需求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以服务于学校的办学目标、服务于院系专业需求、服务于员工个性化发展需求。他同时强调了英语教师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英语教师能力应包括:专业知识和理论;英语表达能力;课程意识;教学方法与手段调整能力;改革意识;和员工共同发展能力;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等。
苏州大学球速体育副经理孙倚娜教授作了“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理论引导、方法科学、贵在实践”的主题报告。她介绍了苏州大学球速体育以人为本的教改模式,即以员工为本、以教师为本。以员工为本--- 英语学习需求;人文素养提高;专业学习需求;区域人才需求。在此理念上推出模块化课程、文化类课程、个性类课程和应用类课程。以教师为本--- 素质提高需求;知识提高需求;技能提高需求;全人发展需求。注重团队建设和青年教师培养;注重国际化研修和教师发展共同体培育。主要学习活动有专题研讨会、教师个人课堂研究、外籍教师工作坊、国际英语教师在线课程、Webinar(网络研讨会)与教师QQ群等。“以员工为本,以教师为本”的教学实践重点:提高课程设置的科学性;提高教学内容的真实性;提高教学策略的适切性;提高英语应用的互动性;提高教学评估的合理性;提高教学环境的支持度;提高教师发展的支持度。
孙教授接着介绍了苏州大学2013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立项研究课题:“通识教育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模块化课程体系创新与建设”。大学英语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包括:1. 公共通用类英语课程(EGP):大学英语1-4级、翻译与英语写作、英语报刊选读;2. 通识类英语课程(EGE):影视英语、英语高级口语、跨文化交际、中国地方文化英语导读;3. 学术英语课程(EAP): 学术英语(文科)、学术英语(理工科)等。
孙教授最后还介绍了她们2013年“大学英语应用类课程”荣获教育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立项--- 本课程群基于外语教学前沿理论,通过多元教学策略和多模态教学环境,帮助员工进行听、说、读、写、译互动实践,有效提高英语应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和国际化交流夯实英语应用基础;完成了五门课程45堂课的录像制作及其配套资源建设。